-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赛博偶像”进化史:当代青年“新避风港”还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果你关注千禧年前后的香港电影,那么你应该对这一幕有印象。 这是木村拓哉在王家卫电影《2046》中的剧照,他是在大陆互联网获得广泛传播的第一位职业偶像。 而如果你关注近期
如果你关注千禧年前后的香港电影,那么你应该对这一幕有印象。
这是木村拓哉在王家卫电影《2046》中的剧照,他是在大陆互联网获得广泛传播的第一位职业偶像。
而如果你关注近期大火的“赛博朋克”概念,你也应该在不少的文章中见过这一幕:
这是《银翼杀手2049》中的一幕,这位美丽的女性并不是真人,而是AI+全息投影结合的产物。
二者看似毫不相关,是吗?
但近期在亚文化领域掀起极高热度的一支“虚拟偶像女团”(以下就简称A团吧),却似乎在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微妙的连接点。
A团是由一家如日中天的国内传统偶像公司:L公司推出的,并且在近期收获了大量不同观点的争议。
虽然许多争论的结果仍然没能逃过互联网的诅咒,成为了鸡同鸭讲、阴阳怪气的口水战,但是双方的论点本身,却相当深刻:
一方认为,虚拟偶像是技术的未来,是一种新兴事物,拥有许多传统偶像所不具备的优点;
另一方则认为,虚拟偶像相对于传统偶像,更容易被“信息霸权”裹挟,其危害甚至要超过传统偶像。
要完整回答和评判双方观点,或许得要好几篇论文甚至专著的容量。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样,当下的争议,也不妨在历史中找找答案。
因此,我将在这里简单介绍、分析一下虚拟偶像的前世今生,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小小的启发。
第一世代:虚拟歌姬
随着“二次元”外延的不断扩张,这一曾经的亚文化概念,早已不仅仅只有最初的“ACGN(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四大板块,而是泛指几乎全部的架空或幻想作品,及相关社区中衍生的话语体系。
而虚拟歌姬就是这一泛化过程的产物。
你可能在许多地方见过这个梳着葱绿色双马尾的少女形象:
她是初音未来,由雅马哈公司在2007年推出,是世界上首个使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
“初音未来”这个名字的基本释义,可以理解为“未来音乐的开端”。
雅马哈公司的音乐部门从风琴与钢琴起步,如今在电子琴、合成器、音频处理软件等现代音乐技术领域是一家举足轻重的巨头。
初音未来的声线由雅马哈公司开发的VOCALOID语音合成软件制作,是软件第二代《VOCALOID2》自带的成品音源库。
初音未来并不是雅马哈公司刻意推出的,而只是VOCALOID软件成品音源库的一个拟人化形象而已,从软件的第一代开始,就已经有数个带有虚拟形象的音源了;但是,得益于软件第二代的强大功能与测试demo的良好调校,初音未来的“出道曲”《星之碎片》迅速获得了日本音乐从业者与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彼时,日本刚刚走出泡沫经济破碎后“失去的十年”,年轻人们仍然处于生活的重压之下(有些类似近来爆火的“佛系青年”、“躺平青年”);而给人幻想的“OTAKU(御宅族)”文化、“偶像”文化则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并一路高歌猛进。
这些后来被称为“泛二次元”文化的受众,与关注初音未来的从业者、爱好者人群高度重叠。因此,以初音未来为标杆,“虚拟歌姬”分成了仅作为宣发工具的“前初音世代”,和以初音未来为代表的的“初音世代”——后者有着极强的泛二次元血统,并随着泛二次元影响力的增长,成为了能登大雅之堂的第一代虚拟偶像。
(初音未来的“同门师妹”,中文音源洛天依甚至已经登上了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第二世代:虚拟主播
得益于雅马哈对VOCALOID项目开放的版权态度与一众虚拟歌姬的影响力增加,VOCALOID社区也日益壮大,这一社区在国内被简称为“V圈”,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赛博偶像的基本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名姓樋口的程序员开发出了一款轻量级的软件:《MikumikuDance》(简称MMD)。软件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影响非常重要。
MMD的作用,是让创作者们可以为虚拟歌姬自由编舞,并且操作很简单。从此,虚拟歌姬们不再只是“动画式MV”,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建模进行动作了。这些编舞作品有一部分成了目前“宅舞”文化的起源,而更重要的影响,则是让人们看到了虚拟歌姬的更多可能。
(《MMD》早期界面)
时间来到了2016年。
在这近十年中,发生了几样重要的大事:
1.互联网产业大爆发,以个人内容创作者为代表的YouTube等网站迅速崛起;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1/0610/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