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米修与木心”9月9日开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来源:当代音乐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米修与木心 Henri Michaux Mu Xin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木心美术馆 策展人:弗朗索瓦·米肖(法)、董强(中) 展期:2020年9月9日 - 2020年10月1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楼 票价

米修与木心

Henri Michaux & Mu Xin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木心美术馆

策展人:弗朗索瓦·米肖(法)、董强(中)

展期:2020年9月9日 - 2020年10月1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3楼

票价:免费

展览介绍

1933年,青年米修造访中国,到过上海。八十七年后,他的画又来到这座城。

1948年,青年木心盼望留法,未如愿,此后便在诗中写巴黎,好像他去过似的。

现在他俩的画出现在同一展厅。照中国的说法,这是缘分——在中法两国之间,在巴黎与上海之间,在木心与米修之间,在诗与画之间。

——陈丹青

《无题》,亨利·米修,1974年,33×26 cm,纸上毡笔,私人收藏。

《纠缦卿云》,木心,1977-79年,32.7×21 cm,纸本彩墨,收藏机构:耶鲁大学美术馆,作品由罗森奎兹公益基金会捐赠,捐赠发起人:亚历山大·梦露,罗伯特·罗森奎兹,B.A. 1962。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木心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米修与木心”展,将于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于10月14日至12月15日巡展乌镇木心美术馆。展品包括两位作者近50件画作,以及各自的诗集。

这是亨利·米修画作首次在中国展示,也是木心画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该展策划人是弗朗索瓦·米肖与董强,旨在呈现其米修与木心的内在关联和迥异之处,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

《无题》,亨利·米修,1969年,69.5x150.5 cm,纸上印度墨,私人收藏,瑞士。

亨利·米修是20世纪重要的法国诗人及现代主义画家,而木心则是死后闻名的中国画家与诗人。2015年,当巴黎市立现代艺术美术馆策展人,同为亨利·米修的长期研究者弗朗索瓦·米肖发现了木心,遂萌发了这一联展的构想,策展四年,期间,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亨利·米修研究者董强,也加入了本展策划。

《无题》,木心,1985-90年,57×38 cm,石版画系列,收藏机构:木心艺术基金会。

虽然米修与木心彼此并不知道,却同样拥有特异的禀赋与经历,践行着亦诗亦画的生涯。

1899年,米修出生于比利时纳姆尔城,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流离失所。1927年,木心出生于中国乌镇,青壮年时期深受压抑与迫害。绘画与诗作,是两位天才救赎内心的方式,得以从乱世苦难中抽离,遨游“内在世界”。

《无题》,亨利·米修,1960年,60×140 cm,纸上印度墨,私人收藏,法国。

米修自学写作与绘画,声称“诗是驱魔工具”、“文学助人生活”,他的诗作,诙谐怪诞,他的涂鸦画作,指向极度自主的个人性。而木心的狱中笔记和微型转印画风景系列,摆脱传统水墨媒介,直取宋元绘画的致精微而广大的境界。

《浦东月色》,木心,1977-79年,20.9×33 cm,纸本彩墨,收藏机构:耶鲁大学美术馆,作品由罗森奎兹公益基金会捐赠,捐赠发起人:亚历山大·梦露,罗伯特·罗森奎兹,B.A. 1962。

策展人董强认为:“观看米修与木心,重新阅读木心与米修,其实是试图回答一个迫切的问题:在一个高科技几乎碾压一切的互联、物联、智联的世界里,人是否还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哪怕小到微乎其微?”

《运动系列》,亨利·米修,1950年,32×24 cm,纸上印度墨,收藏机构:贝尔泰·艾图阿亥画廊,巴黎。

米修酷爱东方文化,曾于上世纪30年代泛游亚洲,极度迷恋中国的书法、水墨和戏剧。他坦承自己前往中国并非寻觅异国情调,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渴望获得一种新的观照、新的语言。上世纪40年代就学上海艺专的木心,则毕生向往整个欧罗巴文化,在诗中徜徉巴黎,在默默无闻的漫长岁月中,保持诗学与绘画的世界主义。在本次展览中,两位“流动的灵魂”将停下脚步,在新世纪的上海,彼此相遇。

关于艺术家

米修肖像,摄影师Gisèle Freund, 1936, archives henri michaux

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1899-1984)生于比利时纳姆尔市,1955年入法国籍,并于巴黎逝世。米修于192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5年开始绘画创作。此次的“米修与木心”展是米修在中国的首次展览。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0/0907/563.html



上一篇:当代港风男神有多惊艳?看看肖战就知道了
下一篇:尚雯婕《咏》:“新国风电子”音乐能量

当代音乐投稿 | 当代音乐编辑部| 当代音乐版面费 | 当代音乐论文发表 | 当代音乐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音乐》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