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事业or家庭,当代女性应如何选择?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小野洋子《Imagine Peace Tower》,2007年 自工业时代伊始,女性应需求步入职场,但那并未改变千百年来社会对她们的物化和压迫,反而激化出“女强人”和“好妈妈”“好妻子”等身份的
小野洋子《Imagine Peace Tower》,2007年
自工业时代伊始,女性应需求步入职场,但那并未改变千百年来社会对她们的物化和压迫,反而激化出“女强人”和“好妈妈”“好妻子”等身份的对立,延续对女性社会职能的 价值评判 。那么,当代女性如何征服职场,又该如何平衡家庭?不同艺术家的职场人生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感悟。
用才能证明自己
1970年,还在洛杉矶艺术学院上学的安妮·莱博维茨( Annie Leibovitz)将作品集投至 《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被主编一眼相中。在这样一个推崇实验性、如“一幅等待填充的画布”的杂志, 莱博维茨勇敢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三年后就坐上了主摄影的位置,一坐就是数十年。
安妮·莱博维茨自拍人像, 2017年
然而, 莱博维茨看似开挂的职场之路也并非顺风顺水。卓越的能力为她获得了跟拍滚石乐队的机会,但其间她却染上药瘾,甚至传出为了买药变卖摄影机的谣言。
在直视自身脆弱之后,莱博维茨选择克服,并在与自身的较量中重新找回方向。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也足够耀眼。因此1983年,终于摆脱药瘾的莱博维茨收到了来自老牌杂志社《名利场》(Vanity Fair)的橄榄枝,成为了该杂志第一任女主摄影师。
安妮·莱博维茨《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安妮·莱博维茨《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
这种注定从事艺术行业的天赋也体现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身上。她从小成长在前南斯拉夫一个极端封闭的宗教家庭,25岁前都不曾有机会领略国际艺术氛围。但超人的感知力却使她先验般地选择了行为艺术,因此在研究生毕业后,她一边教书、一边发展自己颠覆传统的艺术创作。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节奏0》,1974年
尽管一开始只是在小型工作室、学生中心等场所进行表演,甚至还要遵从母亲晚上10点前必须回家的宵禁,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她的事业得到了全面拓展。与艺术家乌雷相遇后,两人乘车环游欧洲,和 澳大利亚原住民同住, 并穿越撒哈拉沙漠、塔尔沙漠等。
丰富的阅历成就了她更为成熟的作品。其中,反思家乡所面临的冲突的作品 《巴尔干巴洛克》(Balkan Baroque)在199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了 金狮奖,让世界看到了这位出身边缘的女艺术家的出众才能。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Balkan Baroque》, 1997年
选择适合的职业方向
被誉为“美国现代艺术之母”的乔治亚 ·欧姬芙( Georgia O’Keeffe)从高中开始就在衣着和举止上显得特别,还任职学校毕业纪念册 的艺术主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但真正开始学习艺术时,她对学院严苛的写实训练感到束缚,因此转而尝试了两年商业插画以及教学工作。
乔治亚·欧姬芙《牛头骨与玫瑰》,1931年
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
在工作之余,她利用夏天时间继续学习艺术,并开始接触更为开放、强调个人风格和表达的艺术理论。与此同时,她也找到了生活与事业上的伯乐——画廊主、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成就了 一场展览。自此, 欧姬芙便更加义无反顾地追寻对自然独特、抽象的审视与描绘, 开启了职业艺术家之路。
乔治亚·欧姬芙《马蹄莲》,1924年
尽管不似 欧姬芙那样风云校园、学习也差,艺术家玛丽·劳伦辛( Marie Laurencin)却也曾是个怀有自己想法的鬼马女孩。也因为独特的个性,她深受以毕加索为主导的立体派的欢迎,自24岁时的首场个展起,画派的朋友们就总想把她归为门下。
那场展览上,毕加索还把她介绍给了评论家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而在两人之后六年的亲密关系中, 阿波利奈尔多次在写作中将 劳伦辛称为“我们的立体派女士”。但 劳伦辛本人却排斥与画派的联系,喜欢追寻现代诗歌中的梦幻意境。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0/080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