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当代大文豪家:写了20年的“黄色小说”,死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鲁豫说:我真正读到他的文字,应该是在大学的中后期,一开始的感受就是恼羞成怒,我早干嘛去了,气急败坏。可是现在去想,可能那个时间段刚刚好,如果早一点读的话,我不敢保证,我会不
鲁豫说:我真正读到他的文字,应该是在大学的中后期,一开始的感受就是恼羞成怒,我早干嘛去了,气急败坏。可是现在去想,可能那个时间段刚刚好,如果早一点读的话,我不敢保证,我会不会把陈清扬和王二的故事,可能被我当成小黄书一样读。高晓松说: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个人热爱写作,热爱做音乐,也热爱拍电影。每当看到伟大的作品,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做到那样。大部分音乐如果努力,我是能做到的;有些电影我做不到,但我能感觉到差距有多大;唯独读王小波的时候,我完全没办法拿自己去做比较。很多人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我看不懂卡夫卡原版,但从翻译作品中还是能感觉到卡夫卡头脑中具有很多突破性的臆想。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没有一场非正常死亡,他的作品寂寂无人问。在这场非正常死亡以后,他的全集、选集一版再版,尽管他终生致力于解构和反对权威,但他还是被捧成了新的权威,一代文学教父。
小波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对于王小波文学教父的称谓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对他推崇备至,有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所以王小波的作品更适合年轻人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感受到他那清澈见底的文学内涵。
王小波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廓清实际生活中的太多的糊涂,明白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他的作品风格就是争的是个明白,争的是一个不要犯傻不要愚昧不要自欺欺人的问题。
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谬见,他就用归谬法、类比法,只是用这样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调,告诉我们许多常识,告诉我们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有趣。引申出其荒唐与可笑之处,而真理就在读者会心的微笑中显现出来。
王小波鼓励人们追求自由,这份自由不只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还有我们对不同思想的容忍。在《思维的乐趣》中他写道:“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地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是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排行第二,所以他又被称为“王二”。
王小波在16至20岁作为知青先后在云南和山东插队,后作人民教师;20到26岁在北京当工人;26到32岁在人大上大学,后做人大分校教师;32-36岁飞往匹兹堡,做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后来回国先后在北大、人大做讲师;40岁后辞去工作,全职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死亡,从现场情况来看,他似乎很痛苦地撞了墙,咬了墙。身亡时,妻子李银河正在英国剑桥大学,知道后痛苦不已。
一位文学大咖还未功成名就就这样狼狈的去世了,然而他死后,他的作品才开始广为流传,大家这才发现他的作品的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2年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出版。3月,出版了《王二风流史》,收录了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8月,《黄金年代》出版。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王小波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7月,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1995年5月,王小波的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出版。
1996年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出版。
1997年4月11日之前,王小波并不出名。他的作品,只在朋友、文学编辑、部分高校学生等小圈子中流行,用现在的话说,他并未出圈。
所以他去世后,过了好几天,当时在《南方都市报》工作的张晓舟才知道消息,写了个豆腐块《著名作家王小波逝世》见报。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0/080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