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论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流行音乐的受众基础比古典音乐大得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当代流行音乐赏析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当代流行音
流行音乐的受众基础比古典音乐大得多,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当代流行音乐赏析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论文一古典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以及流行音乐教育是大学音乐教育的三大种类。相对古典和民族音乐教育,流行音乐教育是一个后起之秀的新学科,流行音乐凭借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流行音乐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针对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力和鉴赏力。
流行音乐与大学生的关系
音乐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价值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流行音乐这种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大学生尤为亲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1.通俗性流行音乐的内容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接地气”,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对于一些社会认知的现象等。在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大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它不像古典和传统音乐那样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体会平淡直白的歌词和丰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1]。2.情感性德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真实地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们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会危机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困惑,如就业和恋爱问题、价值取向等,往往无法自我排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鲜活明快抑或缠绵伤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3.时代性如果说古典音乐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高度,那么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乐在思想观念上和情感上总是紧随时代潮流,契合时代精神诉求[2]。所以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也迎合了大学生们追赶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口味。4、商业性。流行音乐是现代文明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商业性文化娱乐圈活动紧密相连,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加上近乎疯狂而频繁炒作的音乐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强势的市场运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流行歌曲,电视、网络、MP3、手机都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这对身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无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
1.紧缺的教学资源相关流行音乐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足,全校范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缺乏独立的教育教学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艺术类教研室基本都挂靠在专业学院。另外,在专业学院的教师由于受专业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课程内容的浅显化。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单调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3.单一的成绩评定我国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大多以知识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面或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基本上还是沿用期末测试题等进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计分方式为百分制[4]。事实证明,对于像流行音乐教育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性动态课程,并不只能通过理论的纸质考核才能显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绩水平。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反思
在强势的大众传媒疯狂倾销的信息时代,为大学生提供另一条接触流行音乐的历史、风格、经典作品、优秀作家、人文思想、社会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能力,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以往在大学音乐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它们以深广丰富的创作水准,复杂精妙的体裁结构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还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适宜的问题,我们也不可否认流行音乐中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大学生。不过假如学校音乐教育就此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如掩耳盗铃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伪。只有在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乐中的亮点,找准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zonghexinwen/2020/070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