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音乐》栏目设置[05/29]
- · 《当代音乐》数据库收录[05/29]
- · 《当代音乐》收稿方向[05/29]
- · 《当代音乐》投稿方式[05/29]
- · 《当代音乐》征稿要求[05/29]
- · 《当代音乐》刊物宗旨[05/29]
秉承农业传统精髓 立足地域谋发展 ——甘肃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农业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生产出世界1/5的粮食,供养13亿多人口,长久以来形成的精耕细作农业,有许多优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甘肃自古以来都以
中国农业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生产出世界1/5的粮食,供养13亿多人口,长久以来形成的精耕细作农业,有许多优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甘肃自古以来都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依托于种植农业,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农业文化留存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生活在甘肃各农耕区的农民、乡村干部,以及家在农村、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目的是更好了解在甘肃农耕文明和谐视野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了解甘肃农业及其文化在当今传承发展情况,明确优势与短板,探索用文化提振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
1 研究情况概述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选择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务院扩招500万的政策招收的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二千余人中的一部分,他们身份是农民,一年中只来学校集中面授4周,其余时间都在农村,通过网络教学完成学业。还有一部分是各地农校、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和家长,家都在农村,熟悉农村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调查对象来自甘肃14个地级市中的12个,80个县市区中的56个,涵盖了甘肃省的各农业区。样本地域分布广,能综合反映甘肃各农业区的实际情况。问卷用问卷星制作,采用网上调查方式,已收到有效问卷385份。
1.2 调查目的、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题目为甘肃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0道题,调查内容针对被调查者家或家乡的农业状况,衍生的传统文化类型,目的是了解甘肃农村农耕文化发展状况,传统文化的保留传承情况,当代经济发展与文化结合的程度等,立足现实,研究在农耕文明和谐视野下甘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样本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通过调查归纳出甘肃农业总体发展缓慢,创新性不足,其地域条件的限制依然是主要因素;古代农耕文明所创造的农业生产经验继续沿用,土地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农业文化遗产保留较多;农耕文明衍生出的民间民俗文化的类型保留完整,保护措施到位;随着当今政府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一系列措施,甘肃农业产业结构有了一些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2 调查情况分析
2.1 经营模式单一,生产方式传统
当今的甘肃,依然以种植业为农业支柱产业,作物种植以粮食为第一,依次是经济作物,果品蔬菜等。生产模式选择家庭单干式占66.08%,集约化农业6.94%,土地流转后农场式作业占6.29%,土地征用后城镇化占8.39%,其他占12.29%,可见甘肃各地基本还是延续精耕细作农业时期就有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采用半机械化+人工,占到73.74%,纯人工和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比例一致,均占10.07%,这和调查走访的结论一致。河西土地流转实施区和陇东董志塬上土地开阔区,农业机械化率高,沿用传统人工耕作的多为土地面积狭小的山区地区,可见制约甘肃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障碍是自然条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依靠传统经验占44.5%,科技扶贫专家指导18.6%,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占16.85%,从学校所学、从网上学、从致富图书手册上学到的只占1/5。
农民对于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等有绝对自主权,但也是被动盲目的,43.12%的家庭根据去年农产品市场价格确定,25.1%通过观察市场需求决定,16.31%的从众,看周围人的选择。通过对未来预期资讯的了解决定的只占15.47%。近一半家庭根据之前农产品价格决定,种出来的农产品滞销就成了常发生的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多,商家上门收购、中间商代销、依托专业合作化门店、交易市场出售、互联网+电商、送到加工企业等,但主要还是传统方式销售,运用网络平台销售比例较低。
研究者走访武山县南河流域蔬菜基地的情况和调查结果一致,这里生产的韭菜、蒜苗、青笋、豆角等蔬菜以绿色环保品质好闻名,主要销往省外,销售方式是菜农在地头采摘完由商家上门收或中间商代销,近两年中间商垄断了销售渠道,价格由中间商定,农户忙于种植采收,只能被动接受。当地名优品牌不止一种,但没有形成响亮的品牌效应。品质好,价格不高;产品好,牌子不亮的现象在甘肃比较普遍。被调查者也普遍认为名优特农产品在当地农产品中占比不高,究其原因,有不重视培育名优特产品的因素,更有宣传或开发不够的因素。甘肃的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再加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文章来源:《当代音乐》 网址: http://www.ddylzz.cn/qikandaodu/2021/0125/801.html